|
|
| 新聞中心 |
|
粵港澳碳市場破局協同發展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9-29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9月23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深圳綠色交易所、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
這份被稱為“大灣區內碳交易所之間的首份四方協議”,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內碳市場有序健康聯動發展邁向更高臺階。
四天后,在上海舉辦的區域碳市場創新發展研討會上,四方進一步簽署了《共同推動粵港澳區域碳市場深化發展合作協議》,將合作推向更深入的階段。
1、合作背景
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區域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都在積極探索碳市場發展路徑,各自積累了獨特經驗。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推出了國際碳交易平臺CoreClimate,該平臺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和人民幣結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臺。
廣州和深圳作為內地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積累了豐富的碳市場運行經驗。
澳門也在積極推動碳中和行動,發布了“澳門大型活動CCER碳中和行動倡議”。
在國家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背景下,加強區域協作成為粵港澳三地碳市場發展的內在需求。
2、四方協議
9月23日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是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份四方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探索碳市場及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機遇,促進經驗交流與知識共享。
合作旨在提升相關機構及人員在碳市場運作、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專業能力,推動區域碳市場深化發展。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對此表示歡迎,他指出該合作備忘錄是大灣區內碳交易所之間的首份四方協議。
3、區域實踐
四家交易所在碳市場領域各具特色,為區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聯合上海清算所發布了“廣東碳排放權標準化回購業務”并完成合作簽約。這一舉措為碳金融市場增添了新的工具,提升了市場流動性。
深圳綠色交易所則在綠色金融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為碳市場與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提供支持。
香港交易所發布了《碳信用:買方指引》,為行業提供實用指引。
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則推出了“澳門大型活動CCER碳中和行動倡議”,推動碳中和實踐。
4、銜接路徑
粵港澳區域碳市場與全國碳市場的銜接路徑逐漸清晰。
在9月27日的區域碳市場創新發展研討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肯定了區域碳市場在我國多層次碳市場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先行先試作用。他認為,多層次碳市場協同發展至關重要。
主旨演講環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嚴剛解讀了全國碳市場的整體布局與建設進展。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則剖析了地方試點經驗挑戰,提出了兼具實操性與前瞻性的發展建議。
區域碳市場與全國碳市場的銜接,需要發揮地方試點作用,為全國碳市場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5、未來展望
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合作前景廣闊,但對協調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香港交易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總監周冠英表示,與三家交易所將攜手探索綠色金融的新機遇,致力打造充滿活力的區域碳市場。合作將為企業實現凈零排放提供資金和解決方案,并促進內地與國際間強制性及自愿性碳市場的交流與合作。許正宇表示,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未來會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共建區內碳市場生態圈。
下一步,特區政府會連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相關事宜。
隨著合作的深入,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支撐,并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的合作僅僅是個開始。隨著四方協議的落實,區域碳市場將逐漸打破壁壘,實現互聯互通。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推動跨境資本參與碳市場方面獨具優勢。
廣東和深圳的碳交易試點經驗可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參考。
而澳門的參與則為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碳市場合作搭建橋梁。
這種區域協同不僅助力中國碳市場體系成熟,更使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碳定價機制的重要參與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