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聞中心 |
|
全球最大煤電碳捕集項目年捕集二氧化碳150萬噸 華能正寧電廠投運 |
| 發布人:碳匯林網 發布時間:2025-9-25 本文類別:新聞中心 - 國內動態 |
碳匯林訊 9月25日,中國華能宣布全球最大煤電碳捕集示范工程在華能甘肅正寧電廠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運營。這一工程年捕集二氧化碳高達150萬噸,技術和裝備實現100%全國產化。
項目對華能甘肅正寧電廠1號機組脫硫后煙氣開展碳捕集,捕集率超過90%,捕集的二氧化碳純度超過99%。這些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將進行地質封存,或用于油田增采、綠色燃料合成、礦化建材等領域。
1、項目亮點:規模與技術雙突破
正寧電廠碳捕集項目代表了中國在碳捕集技術領域的重要突破。作為全球最大煤電碳捕集示范工程,其年捕集150萬噸二氧化碳的能力令人矚目。這一規模標志著我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正式進入百萬噸級工業化示范應用階段。
該項目的成功投運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體現在技術指標的優越性。超過90%的捕集率和純度超過99%的二氧化碳產品,顯示出中國碳捕集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圍繞碳捕集、壓縮、封存等關鍵環節,先后攻克了低能耗吸收溶劑、超大型分離塔器、節能型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等核心技術難題。
2、全國產化裝備:打破技術依賴的里程碑
正寧電廠碳捕集示范工程實現了技術和裝備的100%國產化。這一成就意味著中國碳捕集技術自主可控能力的顯著提升,為未來大規模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創造了多項“全球首次”與“國內首創”,成功打通了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全國產化裝備不僅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對外部技術的依賴,為中國煤電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了可靠路徑。
在碳捕集領域,國產化裝備的突破尤為重要。它意味著后續運維和技術升級將更加便捷,成本也更可控。這一成果展示中國在環保技術裝備制造領域的整體實力,涵蓋設計、制造、安裝和調試全產業鏈。
3、協同效益:環保與能源安全的雙贏
這一碳捕集示范工程還具備輔助調峰能力的運行模式,可動態調整碳捕集系統負荷。這一特點使煤電機組在實現大規模碳捕集的同時,保持了靈活調節能力,有效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項目為“煤電低碳轉型+能源安全保障”協同發展提供了可行路徑。在氣候變化和能源需求增長的雙重挑戰下,這一創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多個領域,實現資源化利用。其中,油田增采可提高石油采收率;綠色燃料合成為清潔能源提供原料;礦化建材則將二氧化碳固定于建筑材料中,形成長效封存。
這種“變廢為寶”的模式,既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又創造了經濟價值,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碳中和產業鏈。
4、碳捕集與碳匯:協同推進雙碳目標
在正寧電廠碳捕集項目投運的同時,中國在碳匯領域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今年8月29日,三項林草碳匯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包括《陸地生態系統碳匯核算指南》、《森林經營增匯技術規程》和《造林增匯技術規程》。
這些標準將于2025年12月1日起實施,為明確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資源的時空分布格局、制定碳匯鞏固與提升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工程減排與生態增匯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兩個重要抓手。正寧電廠的碳捕集項目代表工程減排技術的進步,而林草碳匯標準則規范了生態增匯的路徑。
兩者協同發力,將加速中國碳中和進程。
此外,還有《林業碳匯項目審定和核證指南》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這一標準將為林業碳匯項目提供統一規范的審定核證方法,促進林業碳匯市場健康發展。
隨著正寧電廠碳捕集項目的投運,中國在煤電低碳轉型領域邁出堅實一步。未來,這類項目可能成為全球煤電行業的標配。正如項目所展示的,碳捕集系統與電網調峰需求的智能協同將成為新的行業標準。
這一項目的意義超越了技術本身,它為中國乃至全球煤電提供了一條“清潔發電”與“碳排放控制”并行的可行路徑。在雙碳目標下,這樣的創新技術將加速傳統能源的綠色蛻變,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
|